1月9日,周二
Day 5
今天是赫尔辛基游览的最后一天,目标是把剩下的红教堂看完,然后再去随便逛几个博物馆,最后吃顿当地的晚饭,就结束在这边的旅程了。
早上九点多才爬起来,可能因为头一天写游记写到太晚,加上走得太多。又到了退房时刻,简单收拾了收拾,把洗好的衣服塞进包里,检查了下房间便锁门离开了。
当然,不可能背着二十斤的沉重大包到处游览,首先去中央火车站把包存了。S和XL的柜子价格只差1欧元,12小时虽然不便宜,要9欧元,但还是能抵消背着包带来的痛苦。随后从中央火车站坐地铁,到赫尔辛基大学,再经过十几分钟的步行,来到了红教堂的底下。这个教堂位于赫尔辛基老城区的东南角,也就是城市发展起来的位置。虽然一般都简称为红教堂,但它的全名是乌斯别斯基大教堂,也叫圣母安息教堂。波罗的海沿岸的国家多有复杂的历史,同时位于文明的交界处,不时能看到东正教和新教信义宗的教堂同时出现在一个城市。由于是俄帝国时期设计建造的,这个教堂带有(并不典型的)东正教风格,虽然没有球形拱顶,但顶端的金色十字架,十字形的内部结构,以及内壁的壁画和图样都在暗示它的派别和历史时期。这个教堂内部有很多文物,包括饰品和宗教画像。这些东西几乎在占满了教堂穹顶下的全部空间,没有留出给信徒们参加仪式的位置,想必这个教堂现在并没有为宗教活动开放吧。
看到有纪念品区域,我买了几张明信片,还做了一直想做的事情——买了根蜡烛,然后点燃,放在烛台上。并不是信者,希望这点钱能够被利用到建筑和文物的维护与修缮上。
离开教堂,走到外面,给这座风格独特,看起来像城堡一样的的建筑拍了几张照片,我便开始寻找下一个游览项目。
在讲博物馆之行之前,我要讲讲今天存包以后,去教堂之前发生的两件小插曲。其一,是昨天晚上在芬兰堡防空纪念碑附近,从高处下来时,可能是用力过猛,把我的拉绳背包的底部一侧的带子拽掉了——我的双肩背包变成了只能单手提着的袋子。没办法背着走可不行,当晚我便试图寻找低成本的替代品,结果唯一在网上搜到的,看起来在本地的结果便是赫尔辛基大学的纪念品,可是他们似乎没有线下商店,只能靠邮寄或次日取货。我可等不了那么久,便想着第二天去纪念品商店碰碰运气。
结果,在第二天起床后,我突然意识到可以用传统的固定方法,别针,来把绳子固定住,再用胶带把别针粘住,以防脱离。想到这方法我毫不犹豫地在存完包后去超市找别针,没想到火车站附近的Lidl竟然没有任何文具类用品。本打算离开中心,去别的超市碰碰运气,但一家看起来名不见经传,然而收银台附近摆着很多帆布包的店映入我的眼中——这种看起来不起眼,而且又带着些杂乱的的店铺很可能有我要找的东西。稍稍停顿,打消了我的犹豫,我便进到店内。果不其然,这里几乎什么都有,从装修工具,文具,再到日用品,玩具和食物这种超市里也会卖的东西。毫不费力地我便找到了别针,我需要的大别针是芬兰本土的产品,因此价格并不是很低,一盒要2.5欧元,但相对于重新买包还是便宜很多。又花1.5买了一盘胶带,结账,我便找到地铁站里的环形长椅坐下,把包修好了。(没采用最先设想的一正一反的方式,那样几乎无法控制受力的位置,并不合理)不得不说,这种一元店类型的廉价商品店,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幸福感,低价商品应该作为一种选择,而非强迫所有人购买那些可能会有好点的质量,但价格成倍提高的东西。
另一个插曲是找公共卫生间,按照地图,我现在赫尔辛基大学附近搜寻,但没找到,一路走到红教堂附近才发现可以免费使用的。赫尔辛基的公共卫生间有着墨绿色的外表,外观上看起来像是大型的变压器箱。门会在按了开门按钮后打开,随后则会自动关闭并上锁。最让我疑惑的是,在非无障碍卫生间的小隔间内,只有一个巨大的锥心金属冲水桶,这个设计完全是按小便池设计的,不知道为什么通用性别,通用用途的设计会采取这种奇怪外观。更让我感到不同寻常的是,当天晚上才发现,在这种小隔间内竟然有抛弃注射器枕头的废物栏。或许对于难以管控而又数量庞大的吸毒人群,这种单独开辟空间,主动回收并控制废弃物的方法是确实有效减少毒品危害的途径之一。对于政府而言,只要能减少因为针头随处丢弃导致的艾滋病感染和恐慌,就是有价值的方法。
回到正题,从教堂出来后简单看了看可选的博物馆,因为已经不早了,我决定先吃点东西。一如既往找了个快餐店,但这次是hesburger,这个连锁汉堡店在拉脱维亚,爱沙尼亚的城市也有分布,在路上数次见到他们的牌子。但没想到,自助点餐机竟然没有提供英语选项,莫名其妙地点完餐之后我仍不清楚汉堡里到底是什么。直到出餐,吃到嘴里,才知道点的是类似于双吉,但稍微大一点,有厚一点肉饼的小汉堡。薯条味道倒是不错,饮料是自助的,但好像没有refill。
吃完后已经是下午三点,自然博物馆5点关门,18欧元的高昂票价让我觉得很亏,于是便把目光放在那些关门晚一些的博物馆。无意间发现了赫尔辛基城市博物馆是免票的,属于同一个系统的还有数个博物馆,比如电车博物馆。看到开放时间很长,而且不要钱,二话没说我便前往稍微有些距离的电车博物馆,看看当地交通的发展。
具体的展览内容并不多,但确实展示了从1900年到今天的数个发展阶段,还有历史上的车型。展厅内一辆老式电车改造成的短片放映装置非常有意思,播放的短片内容切实反应了几十年来赫尔辛基市民们的变化,甚至还包括战争时期的某些记录。类似的历史资料还被展示在城市博物馆,也就是随后我去参观的。在二十世纪初期,芬兰独立后不久,赫尔辛基的治安还是非常差的,贫富差距和阶级鸿沟是社会面临的发展问题,死亡对居民们来说并不陌生,常常有致死的袭击发生,但同样这也是个充满希望和不断改善的城市,这在市民的爱好发展,酒类管控的放松,公交的多样化,和治安的改善上都可见一斑。在这里不得不推荐城市博物馆为展览提供的小册子——helsinki echo,电子版内容在网站(https://www.hel.fi/static/hkm/pdf/echo.pdf)上提供,内容包含了展馆二层的主要内容,也即赫尔辛基城市的发展历史。(这时的特展是关于健身的,虽然仍然印象深刻,但和城市主题关系不大,就不提了)
参观完了博物馆,游览便结束了,余下讲述的内容便全是体验。对了,在这之前,我还去了有着著名雕塑,象征音乐的Sibelius Monument的公园Sibelius park,可惜由于前几日的大雪,公园完全封闭,我也只能在外面远远地看了看那尊雕塑。好在海岸步道仍然开放,我便一路从电车博物馆,走到公园的另一侧,沿着海岸来到占地面积巨大的医院园区,又坐4路电车回到了老市区。
因为时间还有很多,前一天寻找能打发时间的地方的时候,发现图书馆,也即Oodi是对所有人免费开放的,无需证件,进入即可,而且开放到9点,我便将其选为最后几小时的一站。图书馆内部面积很大,除去其独特的外观,这种人人平等的理念更让我震惊,特别是即使是电子设备区域也无需预约,而且任何人不需要出示身份证明即可使用。除去基本的阅读和查询功能,它甚至还提供了包括缝纫,3D打印(看起来他们有台非常大的光固化打印机),烹饪,绘画,甚至游戏等一系列关于爱好的空间和功能,这种服务式的思想真的让我很感动。(遗憾的是,尽管留下了几张自拍,我并没有给这个巨大的市民活动中心留下一张完整的照片)
在图书馆的公共自习区,我找了个立方体,开始继续我的游记撰写(day4的前半部分便是在图书馆里写的)。这里说立方体是因为,这个区域类似于UBC的nest一层的结构,有着台阶状的位置,我坐在台阶上,把立方体当做桌子,一边写作一边充电。不少本地人也在这片区域处理自己要做的事情。 (有点好玩儿的是,在我写东西的时候附近有个小孩子来回闹腾,附近的工作人员专门过来处理,让他安静些,我觉得这种态度是好的)
时间已快8点,我决定找个本地餐厅,品鉴一下芬兰菜。打开地图发现市中心的饭馆价格高的可怕,都是50欧元+,而便宜的自助只在中午开门。在进行反复挑选之后,我决定去离市中心稍微远点的饭馆看看,是一家叫cella的店。这家店(自称)从1969年便开始营业,我吃了一道经典肉丸,一份鱼汤,和一份特色冰淇淋,味道确实很不错。肉丸用炸蔬菜,酸黄瓜和胡萝卜、长豆角作配菜,土豆泥作主食,佐以少量浅绿色的,口感奇特的菜,混合在一起吃下去有着丰富的味道。而鱼汤鲜味十足,并且不像前几天喝的汤带有辣味,这次的口味非常柔和,只有淡淡的咸味,除了鱼肉本身脂肪形成的乳浊液,大概还加了奶油。汤中有大量的三文鱼,还有土豆作为面包之外的主食。冰淇淋口味并不算差,其中的树莓酱大概是店里自己做的,但和前两道菜相比还是略显逊色。不过整体上,我非常满意,而且总共开销不到40,似乎是36左右。能在高消费的地方吃到这样一顿饭,着实可以乘兴离去了。
因为地铁票在饭后已经过期了,而时间却很多,我便决定从东北方向一路走回火车站。赫尔辛基很小,即便我走得很慢,这段行程也只花了一小时。随后在火车站等待,取包,上车,当夜的奇妙北上卧铺之旅便开始了,这段时间的经历,就暂且留到明天再说吧,毕竟这可是一段充满戏剧性和延误的旅程,的确堪当“奇妙”之名。
封面图片:拍摄于抵达的第一夜,赫尔辛基图书馆Oodi附近
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
点击复制
点击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