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1日,周一

锐评Oppenheimer

这个电影拍的还可以,其中的主要人物给人的印象还是深刻的,爆炸虽然在预告中作为重点,但实际上在全片中只能算小结,听证会部分才是核心。

抛开拍摄,但从人物的角度想想,Oppenheimer的人生经历姑且算是漂荡起伏,或许担得起普罗米修斯的称号,但因为在北美活动,和其他地方的学术界人员们相比还是差了几分波澜壮阔,毕竟身处世界的其他地方,如果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,怕不是会早早死掉,得不到能写成传记的成果了。

总之,他身上确实有悲剧特征,但麦肯锡主义下的悲剧也只是最弱的那一档,但也恰好是足够弱,才能以诚实面对。

和之前写过的一样,大气并没有被点燃,但社会学意义上的链式反应没有停止,“冤冤相报”的毁灭式竞争才是,也确实成为了最糟糕的结果之一。因此比起“反战”的说法,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简单地、出于人类良知的、不希望看着人们相互毁灭而产生的情绪。这可能也是和马克沁的区别,或许马克沁就不会对自己的发明造成的屠杀感到懊恼——因为他明白自己在生产改变战争形态的武器。而懵懂地踏入夜晚,亲手将物理学转化为屠戮万人的武器,更像是恶堕和无尽的悔恨。这并不是靠其他人“没有责任”的承诺便能够洗脱的罪责,而更像是信仰层面的,或者说“良心”(所以说良心是一种信仰)的拷问,也即“我”是否真的相信这么做是无罪的、是清白的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这和我、或者普通人们目前面临的拷问——“这么做是否是有意义的”是极为类似的。

最后扯点无关的,片中开头还有Oppenheimer和Hessenberg在苏黎世会面,大概还是因为有Schrodinger这尊大佛坐镇。哥廷根毫无疑问是绝对中心,但剑桥,哥本哈根和苏黎世也是有不少重量的地方。QM的发展过程和后来的半导体相当类似,想搞出来东西,最主要的条件之一恰恰是加入对应的圈子,否则连交流的人都找不到……

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
点击复制
点击复制

Author: beiqi

I must be “in agreement” with the world in order to live happily